MemoryS 2025 存储峰会完美闭幕

2025年3月12日 深圳宝安前海·JW万豪酒店

从追赶到领跑:长江存储Xtacking重塑存储价值

峰会新闻 2025-03-18 09:40 半导体行业观察

目前,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历经个人电脑、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三次技术浪潮后,正迎来以人工智能(AI)为核心的第四次革命。AI不仅重塑了人类的工作与生活方式,更对底层硬件基础设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随着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,存储作为AI必不可少的一环,需要面对的挑战尤为艰巨。特别是自去年年底DeepSeek一炮而红以来,本地部署人工智能的需求,再次给存储提出了新要求。

在这一背景下,存储企业正在通过架构创新、产品迭代与生态协同,引领一场存储技术的价值重塑,其中国内存储企业长江存储的表现,尤为瞩目。

从堆叠层数到设计范式的突破

目前,AI对存储技术的需求主要分为三点:高性能、大容量、低功耗,存储厂商必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取得微妙的平衡,尤其是伴随着3D NAND的迅速发展,行业内竞争已然进入白炽化。

有意思的是,当全球存储巨头仍在3D NAND层数竞赛中追逐时,另一种创新路径正在改写游戏规则:长江存储推出的Xtacking架构通过将存储单元与逻辑电路分离设计,再以混合键合技术集成,实现了I/O速度3.6Gbps、单Die容量2Tb(QLC)的突破。这种“模块化”设计不仅缩短研发周期,更让存储密度提升48%的同时,QLC寿命提高33%,直击AI训练中高写入磨损的痛点。

在MemoryS 2025上,长江存储市场负责人范增绪指出,长江存储提出的Xtacking(晶栈)架构,通过将存储单元与逻辑电路分离设计与制造,再通过混合键合技术集成,实现了更快的I/O速度、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强的可靠性这三大核心优势。

目前长江存储采用的Xtacking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,层数也正在稳步上升,公司在混合键合的稳定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。

据范增绪介绍,自六年前首次发布Xtacking技术以来,长江存储通过不懈努力,将NAND的IO接口速度从最初的800MT/s提升至如今的3.6GT/s,实现了超过4倍的飞跃。

他还为观众详细展示了三款基于Xtacking4.0的NAND产品。首先是单Die容量为512Gb的TLC闪存芯片,这款产品在IO速度上较上一代提升了50%,最高可达3.6GT/s,同时,其存储密度较上一代产品提升了超过40%,其与前两代产品采用相同的架构设计,与存储主控的兼容性极佳,目前已于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。

第二款产品则是单Die容量1Tb的TLC闪存芯片,范增绪表示,该产品的IO速度同样达到3.6GT/s,较上一代提升了50%,存储密度较上一代产品提升了36%,自去年下半年量产以来,已大规模上市并发送给众多客户,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。

他指出,长江存储基于这款产品推出了零售品牌致态的TiPro9000系列,这是一款PCIe5.0满速的高性能产品,单盘容量高达4TB。其卓越的性能和高密度存储特性,得到了海外知名半导体拆解分析机构的高度评价,称其为“全球可见范围内最高密度的TLC闪存”。

最后一款产品是Xtacking 4.0架构下的QLC闪存芯片,单Die容量高达2Tb。这款产品在存储密度上较上一代提升了42%,如采用HDP封装技术,可使每个封装颗粒的容量最高可达4TB,其IO速度达到3.6GT/s,得益于2Tb 8-Plane的架构设计,具备极高的并行度,数据吞吐量较上一代提升了147%,此外,针对用户普遍关注的QLC寿命问题,这款产品在寿命上较上一代QLC提升了33%,充分体现了长江存储在技术创新与产品可靠性之间的平衡与突破。

范增绪强调,长江存储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,以Xtacking架构为核心,不断推动存储技术的进步与产品性能的提升,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、更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,与行业伙伴共同开创存储技术的美好未来。

技术架构方面的创新,奠定了目前长江存储在存储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
从终端到云端的全场景覆盖

对于存储产品来说,先进的技术固然重要,但也少不了丰富的产品布局。

范增绪表示,目前长江存储的解决方案涵盖三个主要产品线:嵌入式产品线、消费级产品线和企业级产品线。其中,嵌入式产品线主要面向手机、平板、电视机顶盒等物联网设备;消费级产品线则覆盖笔记本、台式机等各类消费电子产品,提供多种容量规格;企业级产品线则专注于云计算、数据中心等场景,满足企业级用户对高性能、高可靠性存储的需求。

在嵌入式产品方面,长江存储主要有以下几款产品:

UC420 :作为全新旗舰产品,适用于高端AI手机,提供256GB至1TB三种容量选择。在1TB容量下,厚度仅为0.85毫米,特别适合折叠屏手机的轻薄设计需求。性能上,UFS4.1达到行业标杆,带宽速度业内领先,同时支持AI旗舰手机的定制化功能需求。

UC341:已于去年实现大规模量产,广泛应用于国内次旗舰手机。该产品采用单通道设计,性能表现优异,顺序写入和随机读写速度较上一代产品大幅提升。具体而言,顺序写入性能的提升显著改善了用户在手机上写入大文件的体验;随机读写速度的加快,则缩短了应用打开和加载时间,提升了应用间切换的流畅度。此外,单通道设计使得功耗显著低于其他厂商同类产品,有效延长了终端设备的续航时间。

UC260:作为升级产品,是业界首个512GB的UFS2.2产品。随着终端手机对大容量存储需求的增加,UFS2.2凭借出色的随机读写性能(超过200K IOps),在应用打开和加载速度、应用间切换流畅度等方面表现优异。同时,其能效比较上一代产品提升20%,进一步优化了终端产品的续航表现。

而在PC端产品方面,长江存储同样有几款重点产品:

PC550:作为全新的旗舰产品,PC550采用PCIe5.0接口,性能达到10GB/s,兼容主流AI PC平台。其4通道DRAM-Less架构在满足低功耗和高功耗比需求的同时,优化了AI PC的续航和散热性能。此外,单面设计使其更适合旗舰轻薄笔记本电脑。

PC450:作为PCle4.0 PC的升级产品,PC450采用4通道设计,实现PCle4.0带宽满速,与上一代产品完全兼容,确保客户导入验证、适配使用的高效性。同时,DRAM-less架构带来的低功耗、低发热特性,有效延长了PC的续航时间。

PC42Q:作为PCle4.0 QLC产品,PC42Q性能较上一代大幅提升,达到7000MB/s,已接近PCle4.0带宽上限。其高可靠性和长寿命,以及超高的能效比(得益于DRAM-Less架构),使其成为普通个人电脑的理想选择。

最后是企业级产品方面,据范增绪透露,长江存储即将推出全新的PCle5.0产品PE511,其基于Xtacking4.0架构,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上市。与上一代产品相比,PE511性能提升100%,并新增16TB、32TB大容量选项,耐久度提升20%。

他表示,企业级SSD相较于传统机械硬盘,具有显著优势:性能更强,延迟更低,尤其在AI预处理、推理及计算方面效率更高;存储密度更高,单盘容量更大,有助于提高机架存储密度,降低数据中心成本;同时,企业级SSD还具备节能省电、高效运维等特性,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。

丰富的产品矩阵,正在让长江存储渗入更多应用场景之中,逐步确立自己的生态优势。

重塑存储价值,共筑AI未来

长江存储的成长历程印证了“创新是取得突破的唯一路径”。从Xtacking架构的全球影响力,到消费级QLC产品的性能颠覆,其技术路线始终围绕AI时代的本质需求——让存储更快、更智能、更无处不在。
未来,随着AI向具身智能、通用人工智能(AGI)演进,存储技术将不再仅是数据的容器,而是成为智能世界的核心枢纽。在这一进程中,中国企业有望通过持续创新与生态共建,引领全球存储产业进入价值增长的新周期。

正如长江存储市场负责人在演讲结尾所言:“广阔天地,大有可为。”AI时代的存储革命,既是挑战,更是重塑行业格局的历史性机遇。